随着知识经济的时代到来,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已成为单位发展的宝贵财富。青年员工作为现今企业的新生群体,即将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何管理好这一“特殊”的群体,必将成为企业管理者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探究青年员工的管理策略,为企业管理者找到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保障企业的良性可持续性发展。
时代背景是个体性格和行为特征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每一代人所具有的独特的行为特征,是受到时代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等各种因素的多元影响所形成的,这是青年员工一整代人成长的集体记忆。现在的青年一代生长于物质资源丰富的年代,以独生子女为主,大多数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具有接受新生事物快、自信、个性鲜明等特点,是市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群体。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近些年青年员工走出象牙塔,步入职场,逐渐成为各企事业单位发展的新生力量。因此,要及时发现青年员工行为的共同特征,探索有效的员工关系管理策略,建立良好的长效激励机制,维持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增强青年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保障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对于青年员工可以使用以下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一) 明确职业发展前景,提供成长成才平台
青年员工在校期间接受了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对于自身的职业规划具有基本的认识。他们不仅仅关心企业当下提供的薪酬待遇,更重视对自身能力的锻炼和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尤其关注企业助力青年员工成长成才的手段和态度。因此,企业和管理者应积极扫除障碍,建立行之有效、覆盖全体员工的培训成长体系,进一步满足员工的成长成才需求。青年员工普遍渴望张显自我个性,考虑问题比较简单,更希望从事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关的工作内容。然而事与愿违,理想化的思维方式加之缺乏职场经验,往往会在职业规划和岗位选择上遇到麻烦。所以,企业和管理者们应当及时发现问题,为陷入困境的青年员工指引方向,可以借鉴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理论,根据企业现状,结合青年员工当前的职业水平、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设定符合其发展的短期内任务目标,为其规划一条具有挑战性和成就感的职业道路,激发青年员工的工作热情。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应保持对青年员工的关注,及时了解其工作近况,对于工作中获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和鼓励,对其工作中岀现的问题也要给予耐心指导。此外,在工作中也要为他们保留适当的自由空间,从最大限度上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二) 塑造新型领导模式,建立长效沟通渠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过程中,现代管理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传统管理模式也将加快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为迫切需要企业管理者打破刻板生硬的旧形象,彰显领导魅力,在员工关系上成为主观上的追随而不是机械的服从。在沟通过程中,企业管理者首先应当摆正姿态,躬行实为,塑造亲民型领导形象。要讲究沟通技巧,理解员工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关注员工的难题,切实解决员工的诉求,从而获取员工对企业和管理者的感激与信任。企业管理者应鼓励青年员工积极参与沟通交流,要多建立沟通渠道并确保渠道畅通。渴望平等、寻求尊重、不畏权威的青年员工们,更加希望能构建积极、稳固、和谐的职场关系。企业管理者应搭建桥梁,帮青年员工走岀熟悉的工作关系圈,和单位中不同年龄段、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的员工建立人际关系,增进彼此了解,有利于企业和心理契约本来就不稳固的青年员工建立“纽带”关系,从而营造融洽良性的企业氛围,提升他们对组织、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提高青年员工的忠诚度。
(三) 打造先进企业文化,提升归属感凝聚力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员工成长的肥沃土壤。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文化不仅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更是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在增强员工向心力方面,企业文化应积极整合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统一,让员工们行为上目标明确、协同一致;思想上认可企业的愿景和理念,支持组织目标的实现。 所以,打造先进企业文化,是提升员工凝聚力的关键。打造具有企业特色的品牌精神文化内核。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青年员工主动融入团队,增强其企业归属感。
选自《员工行为特征及职场管理研究》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