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注册钧问咨询官网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问道

下达考核指标,怎样更顺畅

企业在推行绩效考核中,常常需要上下级进行绩效考核指标的沟通,下面场景常常发生:

上级说:下个月,你们质量部,需要“降低质量投诉次数”,作为质量部重要KPI考核指标

下级说:产品质量问题,主要不是我们的问题,其他部门影响更大,比如原材料采购、生产和技术标准存在各种问题。

这时候,上下级的绩效沟通,就陷入下面的“问题扯皮”中:

         1、指标定的太多。

         2、目标要求太高。

         3、指标提高了,奖金不增加,不公平。

         4、资源少,工作难干。

         5、部门配合差,独木难支。

总而言之,就是“四讲”——“讲困难,讲问题、讲条件、讲待遇”。

面对这种情况,如何高效沟通,避免“抹稀泥,走形式“。

我们认为,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1、指标多:审视各个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指标协同。比如,总销售额和新客户开发销售额,这两个指标是包含关系,新客户开发销售额贡献于总销售额。经过这个分析,帮助被考核者,理解其中的考核思想,就是在保证老客户的销售基础上,增加新的客户销售。

        2、目标高:共同探讨工作措施,配置相应的资源(人、财、物等),让被考核者措施有效,接纳考核有信心。

        3、工资奖金的公平感:一是设置考核加分项,二是根据考核结果排名,对绩效前列的人员,给予奖励。

        4、资源:设置对资源利用效率的考核指标,比如“销售费用率”等,避免员工为了提高销售,要求企业不计成本费用的资源投入。

        5、部门配合差:一是将考核指标一体化分解(平衡计分卡和指标分解逻辑树等方法),促进不同部门的工作协同;二是将各部门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的完成情况,纳入月、周工作计划考核中,或者部门之间相互打分评价。

最后,考核沟通,应注意的技巧:

一是,聚焦目标。

二是,澄清事实。

三是,明确绩效实施的“障碍”,记录考核“问题障碍清扫单”,落实责任人和跟踪督查人。

四是,顺向沟通,遇到问题,先倾听——再确认——再交流各自观点——再聚焦问题解决——形成解决问题的共识——最后落实责任分工。

绩效考核指标的沟通,表面是沟通考核指标,实际是“多重管理机制交错”的碰撞,其中包括企业管理体系、分工协作体系、激励机制和团队文化理念等方面的相互作用。

因此,要想考核做得好,沟通交流先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