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注册钧问咨询官网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问道

构建职业韧性,实现内卷狂潮下的职业突围

海南一家直播电商公司因虚构产品效果被罚200万元并吊销营业执照;某新能源车企为抢占市场,将新车价格压低至成本线以下,引发全行业恐慌性降价……这些近期发生的案例,折射出当下国内市场各行业“内卷化竞争”的激烈程度。低价倾销的直接代价是企业利润空间崩塌。

上海财经大学《2025中国宏观经济报告》揭示:中国全员劳动生产率过去十年提升近90%,但企业利润率却不升反降,形成“技术升级、财务恶化”的悖论。“低价倾销”、“虚假宣传”、“无效加班”成为行业常态,不仅企业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局,职场人更在体力和精神的双重消耗中艰难喘息:

· 健康透支:无效加班导致决策质量下降,华为、阿里等企业员工猝死案例频发;

· 技能贬值:重复性工作占比过高,专业能力停滞不前;

· 意义感丧失:某招聘平台调研显示,73%的90后因“工作无价值感”选择裸辞。当个人努力无法转化为有效成长,职业发展便陷入“越拼命,越平庸”的怪圈

 “内卷”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关键词,如何破局成为每个职业人必须面对的课题。面对AI替代与技术迭代,职业韧性成为核心竞争力。全球资源网研究指出,未来不可替代的三类人才是:思维结构型(系统解决问题)、跨界整合型(融合多领域资源)、价值表达型(传递影响力)。

构建职业韧性需分步进阶:

首先,能力对冲组合
• 核心技能深耕:选择AI增强型领域(如医疗AI产品经理、量化金融算法专家);
• 跨界能力储备:掌握“AI放大器技能”(提示词工程、模型微调),发展π型知识结构(如法律+机器学习)。

其次,建立反脆弱机制
• 每年投入20%时间探索性学习(如生物科技×AI交叉领域);
• 打造“第二曲线”:知识付费/自由职业等副业,降低单一职业风险。

第三, 重构工作意义

• 加入夜校、创新社区等“第三空间”,重庆青年夜校数据显示85%学员为23-35岁职场人,通过小语种、心理学等课程重建生活主权;
• 实践“敏捷职业规划”:每18个月评估技能溢价变化,动态调整方向。

当内卷狂潮退去,真正的竞争力终将回归人的本质属性:创造力、情感连接与系统思维。在AI重构职业版图的今天,唯有将自身打造成“不断更新的操作系统”,在机器擅长的领域善用工具,在人性闪耀的领域深耕价值,方能在变革浪潮中筑起不可替代的护城河。